您所在的位置 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資訊 > 正文行業資訊
中國智慧城市創新大會十一大重要議題值得期待
來源 :www.fanglunchina.com 編輯時間 :2016/3/25 9:33:42
為貫徹落實黨中央
、國務院的部署安排
,更好推進新型城鎮化
,加快建設智慧城市
,在國家二十六部委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部際協調工作組的指導下
,國家發展改 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
、山東省濟南市人民政府、智慧城市發展聯盟(以下簡稱聯盟)將以“創新與開放”為主題
,於2016年3月23-25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(國際)創新大會
。
在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(國際)創新大會上 ,智慧城市部際協調工作組將對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進行全新的解讀 。12個部委有關同誌將出席此次大會 ,並在大會上宣講2016年推進新型智慧城市的政策導向和工作重點 ,形成協同推動智慧城市的重要共識 。讓新金寶公司先來看看有哪十一大議題值得關注 ?
1.新型智慧城市發展路徑選擇
新型智慧城市發展之路 ,是選擇電子政務為主要路徑 、還是選擇以信息惠民 、聚焦民生的發展之路 ?如何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城市發展模式向資源節約型 、環境友好型轉變 ,城市管理由粗放型 、經驗型向精準化 、智能化轉變 ,需要新金寶公司共同探索 、加強合作 、相互借鑒 。
2.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市場機遇
智慧城市帶來的城市管理和服務模式的改變 ,已在倒逼城市建設機製的創新 。智慧城市建設 ,需要政府 、企業和社會各界形成共識 、形成合力 。城市規劃 、建設 、管理和服務體製改革等方方麵麵 ,需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。如何在發揮政府規劃和政策引導的同時 ,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,是一個全社會需要重點研究和討論的問題 。積極探索創新城市建設的投融資機製 ,怎樣放開準入 、放開市場 ,通過特許經營 、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 ,引導社會力量 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,還需要加強學習和交流 。
3.新型智慧城市規劃
堅持“多規合一”理念 ,加強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 。借助智慧城市建設的機遇 ,應用各種新技術 ,有效提升城市認知 、規劃 、管理的水平 ,實現全流程的規劃智慧化 ,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,創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。
4. 智慧園區
智慧城市通過信息技術將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深度融合 ,實現社會生產力 、產業形態 、城市形態和管理模式的本質革新,已經成為大眾創業 、萬眾創新的主戰場 。推動智慧園區的發展 ,改進園區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,提升新金寶公司的傳統產業,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。
5.智慧交通與智慧出行
智能技術與交通係統優化組織相結合 ,互聯網+出行結合催生智慧出行的新的公共交通 ,有效緩解城市擁堵 ,創造不同的商業服務模式 ,推動低碳交通發展 。
6.智慧城市與平安城市
大城市的重點安防領域 、公共安全麵臨著諸多實際問題 ,如地鐵 、機場和重要場館等公共區域是安防重點 。中國大規模開展“平安城市”和“科技強警”工程可以有效解決城市安防難題 ,使城市真正成為安全的區域 。“平安城市”是一個係統工程 ,如何推動市場提供自動化程度高 、高集成化 、科學化的安防應用係統 ,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,需要推動協同發展機製 。
7.智慧能源(行情600869,買入)
通過智能手段 ,實現能源開發利用 、生產消費的全過程跟蹤和管理 ,自組織 、自檢查 、自平衡 、自優化 ,建立和完善符合生態文明能源技術和製度體係 ,形成全新能源形式 。促進城市向生產清潔化 、消費友好化 、環境優美化 、資源高效化轉變 。
8.智慧家庭
以人為本 ,使人們生活更方便 、更舒適 、更安全 ,注重生活的實用性 ,智慧家庭是智慧城市建設非常重要的方麵 。政府 、社區如何與家庭實現連接 ?讓信息多跑路 ,人民少跑路 ,實現家庭和社區的自我管理 。通過智能技術的引入以及激勵機製的設立 ,提升業主的自我節約能源的意識 。
9.智慧管網
合理布局地下綜合管廊 ,避免地下管線混亂 、地麵被“反複破肚”的現象 。管廊的規劃 、設計 、建設 ,多方參與問題 。政府通過購買服務 ,完善綜合管廊 、智慧官網的投入和運營 。
10.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投融資
探討設立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基金的模式和籌措方式 。依據《關於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》,積極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,積極嚐試PPP模式開展智慧城市建設 。通過特許經營 、購買服務 、股權合作等方式 ,鼓勵政府與企業 、社會資本合作 ,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係 ,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破解融資難題 ,實現政企共贏 。
11.“一帶一路”智慧城市國際合作與交流
推動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深入實施 ,把握國際合作契機 ,支持自主企業“走出去” ,先進技術“引進來” 。依托已有的雙邊和多邊機製 ,將我國互聯網產業 、信息產業 、能源環保產業 、智能建築產業等智慧城市建設相關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實踐經驗 ,與其他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理念和發展模式結合起來 ,培育國際產能合作新領域 。